世界各国都在拒签印度签证,印度人醒悟了,可醒悟后更疯狂

0
回复
4
查看
[复制链接]

661

主题

682

帖子

30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01369
发表于 8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25年印度人出国的路,突然变得比登珠峰还难,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美国,轮番上阵,把印度申请人的签证拒绝率拉到了新高度,以加拿大为例,印度学生的拒签率从两年前的32%飙到74%,一刀斩得干净利落。


而中国学生的拒签率只有24%,差距不止一点点,签证寒冬来得又猛又快,让印度人一时间有些懵,但更难的是,他们的反应:有些人开始反思,有些人却走得更远。醒悟了但似乎更疯狂了。

拒签潮背后不是针对谁,是信任没了

表面上看,这是几国联手“卡脖子”,但背后其实是一个老问题:信任崩了。加拿大移民局的数据摆在那里:2023年查出1550份假录取信,大多数来自印度,一年之后假材料的数量直接涨到了1.4万份。


这不是个别问题,是系统性造假。加拿大一边审查,一边摇头:你这是来上学,还是来“演戏”?就连一向宽松的澳大利亚也开始上锁。

珀斯的大学直接对印度旁遮普和哈里亚纳两个邦的学生说“不欢迎”,墨尔本的几所高校干脆把印度8个邦的申请列入“重点关注对象”。美国也不甘落后,不但暂停签证面谈,还打算查申请人的社交媒体,谁都别想轻松混过去。

这不是说印度人不配留学,而是太多人钻制度漏洞,把留学当移民跳板,拿到入学通知就申请签证,签证一批课不上了,人也“蒸发”了,2024年前9个月加拿大就有近1.4万名留学生申请难民,翻了2018年的好几倍,你说这种行为哪个国家不怕?


澳大利亚曾在疫情后放开国际学生的打工时间限制,结果一大批印度学生抢着去,不是为了读书,而是为了挣钱。移民政策一旦变得“好钻”,就容易出问题。这么下去,信任自然就成了奢侈品。

签证受阻,印度人的选择是“逃”还是“转”?

签证难了,出路就断了吗?印度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,只不过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,有人选择转向,比如17岁的萨米塔,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,却因为签证面谈暂停,只能考虑去德国。


德国大使馆的数据很实诚:今年印度学生申请人数暴涨35%。英国、爱尔兰也开始成为“备胎国家”。这些地方签证政策相对稳定,生活成本也低,成了印度学生的新方向。

澳大利亚虽然也收紧了政策,但总体还没把门关死,去年印度学生人数占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总数的16%,仅次于中国,这说明不是所有国家都一刀切,而是看你怎么来,怎么走:你要是规规矩矩地读书,国家也不会无缘无故为难。

但也有人选择“更努力地钻”,留学中介似乎闻到了商机,纷纷推出“润英计划”“避加快线”,一条龙服务,从假银行流水到签证模拟,包教包会,这些操作看上去更“专业”,但本质上还是在玩火,你越想骗系统,系统就越不信你,结果就是大家一起被拖下水。


这种反应,其实就是“醒了”,但方向不对,你可以质疑制度不公平,但如果解决办法还是造假,结局注定不会好。

人才流失的代价,印度自己也开始“怕”了

签证难不只是学生受影响,背后牵扯的是整整一代人的未来,印度每年培养150万工科毕业生,但真正能在国内找到称心工作的,不到10%。剩下的怎么办?当然是想办法出国,过去5年内,60多万人干脆放弃印度国籍,彻底离开。


AI领域的数据更扎心,全球8%的顶尖AI研究人员来自印度,但留在国内的只有1%。这不是小数目,而是一个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“失血”。如果这些人能留下来,印度的IT产业每年可以多创造150到200亿美元的产值。

问题是印度的教育体系和就业环境,撑不起这么多人才,大家都想走,走的人越多,国内人才越少,恶性循环就开始了,政府当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,但要从根上解决,就得从教育质量、就业岗位、基础设施一步步改,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。


更棘手的是,签证政策越来越受国际政治影响,比如加拿大和印度因为锡克教问题闹翻,直接影响了签证政策,美国也曾因为宗教自由问题考虑制裁印度官员,这说明签证不只是一个技术操作,而是国家之间“关系账”的一部分,你要是跟别人关系不好,别指望签证还那么好拿。

走出去的执念,能不能别那么“猛”?

签证寒冬来了,醒悟是好事,但醒悟之后该怎么走,才是真问题,一味地把出国当成唯一出路,是对自己没信心,也是对国家没耐心。


印度人正在经历一次集体的“现实撞墙”。有人开始思考留学的意义,有人依然执着于换个国家继续申请,但无论如何,世界已经变了。签证政策越来越精准,不再是“有钱就能走”,也不是“走出去就能留下”。

现在的趋势很明确,各国都在“择优”,不是“普惠”。你有真才实学,有清晰的学习计划,签证官自然愿意放行,靠中介包装出来的“假象”,迟早会被拆穿。


对印度来说,这是一场危机,也是一面镜子,一边是人才外流带来的空心化,一边是教育体系的结构性问题。想要真正走出困境,不是靠“润”得更快,而是靠“留”得更稳。

结尾就一句话:世界不会一直给你机会,但会一直给你提示,看清方向比盲目冲刺更重要。醒悟之后,是选择理智前行,还是一头扎进更深的误区,答案就在印度人自己手里。

参考资料:

这件事证明:“宗教自由”与否,得看你和美国的关系如何

2020-04-29 环球网

美政策收紧,印度海外人才会回流吗?

2025年07月28日 环球时报

签证政策没谱 印度学生对赴美留学“深感焦虑”

2025-06-10 国际在线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专注移民海外置业出国留学论坛
全国免费热线电话

400-1234-550

周一至周日9:00-23:00

反馈建议

webmaster@ibeifeng.com 在线QQ咨询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Powered by 出国留学网 黄石网络推广公司 提供动力 黄石网络公司© 2001-2024 出国网